駁岸木樁存儲場地的規劃與管理需遵循科學規范,以確保材料性能穩定并降低安全風險,具體要求如下:
一、場地選址與基礎條件
1. 優先選擇地勢高亢、排水通暢的硬化區域,避免低洼易積水地段。場地基礎需平整壓實,采用C20混凝土澆筑或鋪設級配碎石層,承載強度需滿足堆載需求。
2. 設置2%以上的場地排水坡度,配套明溝+集水井排水系統,確保暴雨時積水可在30分鐘內排凈。周邊應開挖截水溝防止外部水流侵入。
二、化堆存管理
1. 實施分類分區存儲,按木樁材質(松木、杉木、防腐處理材)、規格(直徑15-30cm分級)、含水率(<20%合格區/待處理區)劃分存儲區域,間距保持2m以上防火通道。
2. 采用分層交叉式碼垛,單垛高度不超過3m,每層設置10×10cm墊木,縱向間距不超過1.5m。圓木采取三角支架固定,防止滾動位移。
三、環境控制系統
1. 搭建輕型鋼結構防雨棚,棚高不低于6m,配置可調節側向通風百葉。露天存儲時須采用防水帆布全覆蓋,接縫處采用熱熔焊接工藝密封。
2. 設置溫濕度監測點,保持相對濕度40-60%,溫度不超過35℃。配置自動噴淋系統,在濕度<30%時啟動霧化加濕。
四、安全防護體系
1. 存儲區外圍設置2.5m高圍擋及電子周界報警系統,配備4kg干粉滅火器(每200㎡1具)及消防沙池。
2. 實施生物防治,每月噴灑類防蟲藥劑,設置誘捕器監測蛀木害蟲。建立定期巡檢制度,使用含水率測定儀、探傷儀進行質量檢測。
五、智能化管理
引入物聯網管理系統,通過RFID標簽實現單樁溯源,運用每周進行堆場三維掃描,AI算法自動識別堆垛變形、蟲害等異常情況。
通過上述技術措施,可確保木樁含水率波動控制在±3%以內,年損耗率低于0.5%,有效維持材料力學性能,為水利工程提供建材保障。